“杜晓迪女士,其实我是专程过来找你的。刚才我在蔡教授那里听说今天接受考核的是你,就请求他带我过来,以便有机会向你请教。”
马尔多一张嘴,就把在场的众人都给雷倒了。有些人不懂英语,便有旁边懂英语的人帮着做了翻译,结果大家都傻了眼,这是什么节奏,不会是蔡兴泉找来的托儿玩得太过头了吧?
“马尔多先生,非常荣幸,不过,我不太明白,你是焊接行业的专家,我只是一个研究生而已,你怎么会专程来找我呢?”
杜晓迪结结巴巴地回答道。其实,她的英语口语和听力都非常不错,这当然得益于冯啸辰持之以恒的一对一培训。但在这一会,她也免不了要打磕巴了,因为马尔多说的话,超出了她的想象范围。专程来找自己,还要向自己请教,老马不会是说错了吧?要不,就是自己听错了?
“我向你请教,是因为你发表在焊接学报上的这篇文章。”马尔多从随身的包里掏出一叠复印纸,向杜晓迪晃了一下。杜晓迪一眼就看清楚了,那是前一段时间她做的一篇关于16MnR钢焊接工艺的论文,那篇论文涉及到对几种不同工艺效应的理论推导,而其中的核心则是一套热方程的数值模拟方法。
这篇论文的创意是杜晓迪自己的,这几种工艺之间的差异,来自于她在工厂里的实践。蔡兴泉听她介绍过有关情况之后,建议她从理论上进行研究,这才有了这篇论文的选题。而热方程数值模拟的部分,贡献最大的是冯啸辰,他为杜晓迪设计了算法,同时还帮着杜晓迪联系了几家拥有大型计算机的工业企业,利用闲置机时为杜晓迪完成了计算。
在得到满意的计算结果之后,蔡兴泉鼓励杜晓迪把这篇文章翻译成英文,投给了行业内的国际顶级刊物焊接学报。在署名的时候,蔡兴泉没有抢杜晓迪的风头,而是让杜晓迪署了第一作者,他只以导师的身份把名字列在杜晓迪的后面。
这篇文章是上个月刚刚发表出来的,杜晓迪已经看到了刊物,那份兴奋自然是无法言状的。虽然文章中的算法是冯啸辰提出的,但杜晓迪在实际应用时加以了调整,使其更适合于电焊专业的研究,这也算是她的创新之处了。在后来上机计算的过程中,杜晓迪付出的辛苦也是可以看到的,许多次模拟结果与现实不相吻合,需要她去检查其中数以百计的参数设置是否合理。这篇文章由她署名,可以说是名至实归的。
“我想请问,这篇文章中关于热方程的模拟算法,是杜小姐自己提出来的吗?”马尔多没有绕太多圈子,直截了当地提出了问题。
马尔多在这个时候访问工业大学,既是偶然,也有几分刻意。他的确是受华青大学的邀请到中国来访问的,在宾馆下榻之后,他便给一些中国同行打了电话,提出希望有时间去他们那里分别拜访一下。在与蔡兴泉联系的时候,他专门提到了杜晓迪的这篇文章,因为这篇文章中提出的模拟算法非常新颖,在国际焊接学领域里已经引起了一些关注。马尔多刚才说要向杜晓迪请教,并非虚词。
按照马尔多最初与蔡兴泉约定的时间,他应当是在后天到工业大学来的。但蔡兴泉在接到杨卓然通报的消息之后,便专门打电话给马尔多,提出把见面的时间改到了今天,并坦承这是为了给杜晓迪站台撑腰。
马尔多并不是一个迂腐的人,同行提出这样一个请求,他自然不会拒绝,更何况蔡兴泉明确说了,这个被考核的学生正是杜晓迪。以马尔多的想法,能够提出这样一个天才算法的学生,水平是无须质疑的。他向蔡兴泉感慨说,中国官方对于科研真是精益求精,一个一年级的研究生能够做出这么高水平的研究,居然还要接受考核,这种精神值得瑞典的大学学习。
当然,他还存着另外一个不便说出来的想法,那就是要看看这篇文章到底是不是真的是杜晓迪写出来的,而不是她冒领了别人的成果。要验证这一点,就需要就其中的一些关键问题直接向杜晓迪发问。科学研究的事情,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
“真是演得太拙劣了!”
坐在一旁的高磊在心里耻笑道。一个研究生,能发表什么论文?没准就是把名字挂在导师后面混一个成果吧?而这个马尔多未免太夸张了,为了给蔡兴泉捧场,居然对一个研究生说出请教这样的话来,难道他不知道啥叫过犹不及吗?
这样也好吧,让大家看看蔡兴泉一伙造假造到什么地步,他们这样无耻,也就怪不了我高磊下手太狠了。
高磊一时间突然又找回了道德上的优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