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小书包 > 大国重工 > 第二百五十七章 用户单位

第二百五十七章 用户单位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件事不是已经谈妥了吗?”冯啸辰道,“上次美国海丁斯菲尔德公司的人也已经过来了,和罗丘冶金机械厂签署了技术转让合同,与罗冶合作制造20辆150吨级的自卸车。据我所知,罗冶那边的王伟龙处长、陈邦鹏总工已经到美国去学习了三个月,一切不是都很顺利吗?”

罗冶的事情,冯啸辰了解得还是比较多的。为了罗冶自主开发的120吨电动轮自卸车工业试验的事情,冯啸辰去了两趟冷水铁矿,帮冷水铁矿解决了待业青年安置的问题,换来了冷水铁矿答应接受自卸车的工业试验。

工业试验的结果令人满意,120吨电动轮自卸车通过了机械部、冶金部的联合认证,算是设计定型了。然而,这款车从一开始就存在着先天不足,在它立项的时候,国门还没有彻底打开,因此它的定位仅仅是填补国内空白,设计要求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着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在材料和工艺方面,存在着大量临时应付的成分,这一点无论是机械部还是罗冶自己,都心知肚明。

改开开放以来,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迅速回暖,获得了从西方引进技术的机会。按照重装办的统一规划,国家采取“市场换技术”的原则,与美国自卸车制造巨头海菲公司签订了协议,规定从海菲公司进口40辆达到国际70年代中后期水平的150吨电动轮自卸车,其中20辆为原装进口,另外20辆则由罗冶牵头的一组中国企业与海菲公司联合制造,海菲公司需要将相关技术转让给罗冶,同时向罗冶发放仿造40辆自卸车的制造许可证。

如果一切顺利,罗冶将通过前面20辆车的合作制造,掌握电动轮自卸车的核心技术。随后,利用这些技术自主完成后续40辆自卸车的制造。在完成这些工作之后,罗冶应当具备了独立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卸车的能力,从而摆脱对海菲公司的依赖,形成自己的研发和制造能力。

在这场谈判的过程中,罗冶此前完成的120吨自卸车成为中方的一个重要砝码。在参观过罗冶120吨自卸车之后,海菲公司的技术人员承认,中国在电动轮自卸车方面已经有了很深厚的积累,海菲公司试图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已经没有什么必要了,还不如趁着中国还没有赶上来的时候,用并不特别领先的技术换取一个足够大的订单。

80年代初,整个西方世界都笼罩在经济危机的阴影之下,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大幅度缩减,许多重大装备制造商都面临着开工不足的问题。中国在这个时候提出“市场换技术”的策略,迫使许多正在破产边缘的西方企业不得不答应让渡出一部分技术,以换取进入中国市场的入场券。

冯啸辰在此前促成的轧钢设备技术引进、大化肥技术引进等,都是借助于这样的策略。电动轮自卸车技术的引进谈判,是由机械部、罗冶以及重装办的冷飞云等人完成的。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几项重大装备也获得了引进机会的技术。这些技术引进的交换条件各不相同,但总体来看,中国在交易中并没有吃太大的亏。

参与电动轮自卸车技术引进谈判的人员之中,有王伟龙和冷飞云二人都是冯啸辰的好朋友,尤其是王伟龙,与冯啸辰之间是有过经济往来的,关系更是不同寻常。从他们俩口中,冯啸辰知道这项谈判比较顺利。已经结束借调返回罗冶的王伟龙还带着一干技术人员到美国去学习了三个月时间,带回来许多先进的设计理念和一些具体的设计方法。

如今,第一批5辆合作制造的自卸车已经在罗冶放料建造,进展情况也很不错,那么罗翔飞说比较麻烦是指什么呢?

“首批装备的用户单位还没有落实,现在的生产工作缺乏支撑。”罗翔飞把问题向冯啸辰挑破了。

国产装备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找不到愿意接受的用户单位。在前些年,国家计划部门的权力很大,可以指定一些单位接受国产设备,这些单位虽然颇有怨言,但也不得不做。这几年,国家的经济管理体制有所放开,从中央到地方,都在谈扩大自主权的问题,用户单位也就有了理由拒绝接受国产装备,而是强烈要求使用进口原装的装备。

如前一阶段大化肥引进的时候,滨海省就是希望采用全套原装设备的,只是在冯啸辰的运作下,才不得不同意接受一部分国内与日方联合生产的装备。

电动轮自卸车的情况与此类似,罗冶已经轰轰烈烈地开始造车了,可用户还没有确定下来。国内目前需要使用电动轮自卸车的矿区并不多,包括冷水铁矿、湖西省红河渡铜矿、洛水省石峰铝矿等等,不过是七八处而已。冷飞云打着重装办的旗号,与这些矿山联系了一圈,得到的答复都是拒绝,这个问题于是便提交到罗翔飞手上来了。

“这好像是一个老问题吧?”冯啸辰问道。当初各处矿山都不愿意接受罗冶的自卸车工业试验,情况也是如此。一个工业试验尚且如此,更何况是真正的设备购置呢?

这一次,国家与海菲公司签的协议是购买20辆原装自卸车,再合作制造另外20辆。各家矿山听到消息,都希望能够得到那些原装车,拒绝接受合作制造的车,这样闹闹腾腾,也已经有好几个月时间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