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小书包 > 工业霸主 > 431 尼宏的黄昏

431 尼宏的黄昏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的..)    (的..)

<!-- 网友情提示:采集者注意,过滤广告者封ip!请限制采集速度,为了你我都好,请不要过滤广告! -->

手机用户同步阅读请访问<!-br /->。.或<!-br /->。<!>。<!>。    431 尼宏的黄昏

日本金融危机的祸根,是早在1985年广场协议的时候就种下的。~~ <!-> ww.nohu. <!-br /->(网免费) ~~

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陷入严重的财政危机,赤字居高不下,外贸逆差不断增长,来自于德国、日本的廉价商品极大地冲击着美国自己的产业。在这种情况(武动乾坤最新章节)下,美国政fu不得不考虑采取美元贬值的政策,以便增强本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改变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状况。

1985年9月22日,来自于美、日、西德、法、英等五国的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齐聚纽约广场饭店,签署了五国政fu联合干涉外汇市场、you导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贬值的协议,这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产生的影响最为显著。在广场协议之前,美元对日元的汇率是1比250,在协议签订之后的三个月内,就下降到了1比200,此后更是一直跌到了1美元兑换120日元的低点。

日元的持续升值,导致国际游资大量流入日本,使日本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产生了井喷效应。据后世的统计,从1985年至1990年,日本股份平均每年上涨30,地价每年上涨15。与此同时,日本的外贸条件开始恶化,日元的币值高企,导致出口商品价格不断上升,失去了竞争力。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武动乾坤最新章节),日本企业纷纷在海外建立子公司,把本土的生产转移到劳动力成本低廉的第三世界国家。日本本土的制造业逐渐形成空dong,大量的过剩资金被运用于股票、房地产等虚拟市场,经济的泡沫越搅越大。

1989年,日本政fu为了避免经济泡沫继续蔓延,出台了一系列紧缩政策。1990年初,紧缩政策开始显示出影响,股市和地价出现了急速和持续的下滑。银行发行的大部分房地产贷款在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不良资产。据推算,到1992年时,银行的不良资产总额达到了20万亿日元的规模,整个经济陷入困顿之中。

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使许多投机商都输得倾家dang产,尼宏重工非常不幸地也成为遭到金融危机严重打击的对象之一。

尼宏重工以生产制造化工设备起家,短短几十年时间,就成为日本国内化工设备领域的重点企业之一,股票市值达到近50亿美元。可就是这样一家颇具实力的企业,在近年来却mi上了虚拟经济,董事长石川明醉心于股票和房地产,把公司的流动资金大量地投向这两个领域,导致企业的技术投入不足,市场竞争力逐年下降。

按理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尼宏重工虽然在技术上缺乏进取,但其多年沉淀下来的品牌和制造能力还是非常强悍的,这足以使其在国际化工设备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一时还不至于崩溃。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林振华和他的汉华重工出现了。\\  ww.. 提供本章节最新 书mi群3∴\\汉华重工的存在,似乎专men是为了与尼宏重工作对的。从最早那次汉华机械厂与尼宏重工在冰机主轴上的较量之后,汉华就不断地在蚕食尼宏的传统市场。一开始,汉华搞的是进口替代,抢了尼宏重工在中国国内的项目。随后,林振华又跑到泰国去抢了尼宏已经装进碗里的feirou。

再接下来,汉华的吃相就越来越难看了。尼宏重工为了保持对汉华的技术优势,投入资金开发了40万吨大化fei技术,谁料想汉华居然也同时拿出了这样的技术。两家的技术差距不大,生产能力也不相伯仲,但汉华的人力资源成本明显低于尼宏重工,这使得汉华相比尼宏重工拥有了无法抵挡的价格优势。

左治义雄带领的尼宏重工营销团队在世界各地疲于奔命,试图维护住尼宏重工的市场。但褚红阳、舒曼等人如影随形,几乎总是与左治义雄同时出现在各家客户的men前,而且只要一出手,必然让左治义雄铩羽而归。汉华重工与尼宏争夺40万吨大化fei设备的订单,也争夺包括制yao、高分子化工、jing细化工等方面的订单。

最让左治义雄感到崩溃的是,这两年来,汉华重工不但自己出手抢业务,而且还联合起了中国国内的几十家化工设备企业一起抢尼宏的市场。40万吨大化fei这样的核心技术,汉华居然说转让就转让,直接就送给了中国国内的几家石化设备企业。本来左治义雄还寄希望于汉华重工吃不下这么多订单,能够剩下一点残渣给他。现在这样一来,整个市场让中国人吃得连汤都不剩了,哪还有尼宏重工生存的空间。

传统业务被扼杀的同时,金融危机来临了。石川明投入到股市和房市里的十几亿美元完全被套住,连一点翻盘的机会都没有。公司的业务完全停滞了,大批工人面临着被裁员的命运。股东们纷纷抛售手里的股票,尼宏重工的股票市值一日几跌,从近50亿美元跌到区区几亿美元的窘境。

就在这人心惶惶的时刻,一位名叫何飞的中国人出现在尼宏重工的董事长办公室里。他告诉石川明,自己是汉华重工派来的谈判代表,谈判的内容非常简单,那就是要收购已经濒临破产的尼宏重工。

“说说你们的条件吧。”石川明在沉默许久之后,这样对何飞说道。

“汉华重工出资3亿美元,收购尼宏重工所有的有形和无形资产。尼宏重工在九州的两家工厂,将被全部拆除,所有设备由汉华重工运回中国。在福井和鹤冈的工厂将保留,由汉华接管后,恢复生产。

尼宏重工在东京的研究院也将保留,所有工程师和科学家的待遇保持不变,负责承接由汉华重工jiao付的研究任务。尼宏重工拥有的地产和其他一些资产将被拍卖,所得资金用于偿付目前的银行欠款。”何飞侃侃而谈。

对于尼宏重工这个老对手,汉华已经投入了大量的jing力加以研究,目前这套收购方案,也是经过林振华、项哲等人慎重考虑,为尼宏量身定做的。

“这样也好吧。”石川明低下了头,“就请何君去和左治君就具体事宜进行jiao涉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