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小书包 > 寒门称王 > 第三百六十三章 ,长安春正暖

第三百六十三章 ,长安春正暖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建兴四年五月的长安,充满了暮春的暖意,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虽然后世的诗词里歌咏的是盛夏之景,但其实这春蝉在春末就已经出现,名曰蟪蛄,一样带着几分噪杂又蕴藏着几分生气,在道路两边嘶鸣不停。

就在嘶鸣的蝉鸣声中,大地阡陌之上,农人们开始了新一年的劳作,那片片浓墨重彩般的绿意黄花,昭示着今年又将是一个好年景。

而只要年景够好,那这些淳朴的百姓就有信心活下去,去迎接更好的日子。

尤其是没有了胡人和匪盗的祸害,只要粮食丰收,那家里人就可以多吃上几个月的饱饭,可以多穿上一件新衣。

更不用说,现在的雍凉两州,大晋至尊司马邺下令减免了两州三年的赋税,这些百姓却是越来越有奔头。

在这样充满希望、暖意熏人的春日里,一切仿佛都变得无比的祥和,宫廷之上,庙堂之中也是一片安稳之势。

在与张寔配合,剿灭了附近的马匪,又逼的刘聪退避三舍,只能派大将刘曜固守洛阳,却再也不敢袭扰雍凉,这些战绩的取得,进一步的巩固了司马邺的权威。

少年至尊本就有锐意进取之心,在真正可以掌握自己命运之后更是勤勉无比。

而这个少年天子也似乎对做一个中兴之主很感兴趣,本来七日一次的大朝改为了三日一次,对朝臣的奏折也勤加批复,亲自过问每一条涉及到军事民生的重要本章,颇有明君的潜质。

在他的影响下,所有长安的朝臣也有兢兢业业,现在这小皇帝正在上升期,就算有些人有不满,也只能在暗中抱怨。

而且,自从王烈上次离开长安后,司马邺就已经开始按照王烈的建议,大刀阔斧整顿长安吏治。

司马邺在长安的中军之外,成立了一个类似狂澜禁卫的监察组织,起名中军卫,由司马邺亲自领导,专司纠察皇亲国戚和文武百官的违法行为。

当然,这中军卫只有审查权、执法权,却并无审判权,这也是王烈为了预防这个组织发展成后世大明锦衣卫那般,三权合一,无人可限制,最后只能用东厂来辖制,给司马邺提出的建议。

厂卫厂卫,大明的肠胃豢养出的一批内臣与权贵,几乎成了毁掉大明根基的一块毒瘤。

王烈可不希望这样的情景在大晋重演,那可就是好心办了坏事。

这个举措一出,开始还有人反对,但司马邺在索辰和胡崧的支持下,雷厉风行的查处了一批违法乱纪的官吏,反对声立刻就消失下去。

而且,司马邺也学习王烈,大搞舆论声势,召告百姓。

一时间,百姓纷纷支持,尤其是长安太学院的太学生们,更是支持这样一个可以监管官吏的组织,有了这些支持,这中军卫的出现,如浩荡清风一般,一扫大晋建国以来刑罚难触权贵的风气。

而组成这些中军卫的大部是一些在军中不太得志的寒门子弟,加上一部分世家子弟,年纪都不超过三十。

这些人共同的特点就是做起事情来热血十足,闯劲十足,而且他们相互间还有一个互相限制、监督的作用,因此只要哪里有官员作奸犯科,无论是世家权贵,还是寒门出身,几乎都没有徇私的可能。

一时间,身在长安城的所有官员都严格约束亲属、家奴,严禁他们出去惹是生非,而一旦惹是生非,也没人敢再出面说和。

其是,并不是他们不想为自己家犯事的亲朋说和,而是因为在这之前,有数个世家想仰仗自己的家世去找司马邺求情都被司马邺怒斥,最后更有一家家主恼怒下,对司马邺语出不逊。

司马邺当时没有说什么,但他的手下的那些中军卫的少年,如今都以维护其尊严为荣。

结果第三日,那中军卫的士兵就找出了这世家上下十几名官吏贪赃枉法、欺男霸女、草菅人命等诸多的犯罪证据,并直接递交给司马邺。

司马邺后龙颜大怒,命令索琳亲自审问此案。

索琳那是何等的心狠手辣,又用了不到三日,就取得了所有人的口供,然后上报司马邺,并建议将其中数十人都枭首示众,家中老幼全部流放。

还是司马邺宽厚,于心不忍,只是杀了几个犯有人命案的罪大恶极的官员,其余人全部贬为平民,家产充公。

但经过这样一件事,却再无人怀疑司马邺整顿吏治的绝心,也有人很快得知这一切都是王烈最开始的建议,更是对王烈心生畏惧。

百官勤恳,世家低调,一时间长安城内外祥和一片,虽达不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至少是无人敢再公然作奸犯科了。

而且这中军卫不但负责稽查官吏,日后更开始负责稽查一些帮派盗匪团伙欺压百姓的案件,再将这些案件移交给官府。

有他们的监督,那些官府又有哪个敢徇私枉法,一概从严从速处理。

那边凉州张寔一见这整顿效果明显,也在凉州境内开展了整治活动,并直接恳请司马邺派出中军卫,在凉州设置分卫所,一时间雍凉两州却是愈发的富有活力起来。

这样等着挑至尊毛病的言官显得无所事事,御史台几个月都接不到一个弹劾官员的奏折,甚至暗中抱怨中军卫太过能干。

而其他官员却都明白,这少年至尊如今已经不是那个人人可欺的傀儡,他们需要的做的就是安分守己,为这个朝廷做事。

一切,都渐渐步入了正轨,直到幽州派来的使者来到长安后,才在这一潭平静的春水中激起了波澜。

而这次,幽州派来的使者是长安上下都很熟悉的一个人——幽州督军、陈郡谢氏的族长谢鲲。

谢鲲自然是带着王烈的重托来到长安城的,目的也只有一个,取得至尊司马邺的支持,获得一个名正言顺出使江左的圣旨。

王烈之所以派谢鲲来,也是希望利用他在世家中的影响力,尽量减少百官的反对,否则到时候就算司马邺支持,也架不住满朝的反对之音。

当然,长安的文武百官并没有一人知道谢鲲来的真正目的,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欢迎谢鲲到来的热情。

此时的谢鲲以说是春风得意,自从跟随王烈,不但在经济上家族获益颇多,在政治地位上更是水涨船高,原来陈郡谢氏在江左不过是王敦和司马睿的附庸,现在却成了各方竞相拉拢的对象。

很多人都知道,一切都是源自王烈对谢鲲的重视。

而随着王烈一次次击败强敌,直到现在封侯开府,这种重视无疑就更成为谢氏腾飞的砝码。

据说,在幽州只要是谢鲲提出的意见,王烈基本都会同意,足见其在王烈心中的地位

加上谢鲲的长女谢甄兮据说也已经和王烈有了婚约,谢氏一族的利益可以说已经牢牢的和王烈绑在了一起。

因此,这次谢鲲来长安,却比哪一次都受到大家的欢迎,那些王烈的盟友索琳、梁芬、胡崧、宗敞等人固然是送出拜帖,就连一些和他素无来往的官吏也都送上名帖拜会,纷纷想借谢鲲与风头正劲的王烈搭上关系。

尤其在很多人来,王烈和手下的狂澜军可不是只会杀伐的野兽,他们现在更是财神的代表,尽管大多数人还不知道幽州的岑氏商行的幕后老板是王烈,但大家却很清楚,从幽州发往各地的新式鼓风机和曲辕犁这些,还有那火龙烧,这些东西若无王烈的允许,又怎么能流出幽州?

尤其是跟随此次谢鲲出使的,还有一队由数百辆辎车组成的岑氏商行的商队,带来了大批幽州出产的新式器具,甚至还有一批进贡给司马邺的新式军械。

石勒败亡后,北地已经重新成为汉人的天下,也不会有人再刁难岑氏商行,这次大型商队的前来,明眼人哪还不出其中和王烈的关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