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立刻命令参谋部重新修改制定新的作战计划,要求是不惜一切代价保证发生在二十三行星附近的这场战斗获得最终的胜利。
我们应该承认道格拉斯对政治的敏感,远远超过他在军事指挥方面的才华。这样看来,或许他做为一名政客远比成为一名将军合适的多。遗憾的是事实却恰恰相反。
鉴于道格莱斯考虑问题的思路针对的是复杂的政治,二十三行星的遭遇战也逐渐脱离的纯粹意义上的军事需要。
民主联盟派出援军之后不久,一支帝国舰队也开赴二十三行星,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交战双方先后共向二十三行星先后派出七支主力舰队,超过五百万名士兵,数万艘星舰围绕着毫无军事价值的二十三行星展开了一场大混战。
第一次联盟会战以一个令所有人都匪夷所思的诡异开局直接进入白热化状态。
这让后方的军事观察员与军方的有志之士目瞪口呆。
自古以来,战争的目的从来就不是杀戮,任何一场战争都应该明确的利益目标。事实上,自从人类文明进入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精确计算战斗前后既得利益的做法,几乎已经成为一种惯例。从整个会战层面,二十三行星爆发的遭遇战还是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这是一次了解敌我双方实力的绝佳机会。但接下来不断派遣援兵并围绕二十三行星展开的一系列军事行动显然是毫无意义的。
当二十三行星的战斗进行到第九天时,前线的战事依然毫无进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战区指挥部中越来越多的将领对是否应该将二十三行星的战斗持续下去大多持否定意见。九天时间里,围绕着这个毫无军事价值的目标,联盟军已经伤亡近六十万人。而帝国人的伤亡要远远低于这个数字,大概只有三十几万人。
一个残酷的现实摆在所有人面前,联盟军战力水平远远低于帝国人。如果仅从数字层面计算,双方的战力差距接近一半。这对踌躇满志踏上查尔诺国土,准备充当救世主角色的联盟军全体官兵是一个不小打击。事实上,在天仑五星附近的空域中虽然集中了联盟查尔诺战区超过三分一的兵力部署,但士气甚至比会战开始前还降低了不少。
不仅如此,二十三行星发生的战斗还对战区指挥部权威造成了极大的冲击。特别是对道格拉斯的质疑声更是从未中断过。这让心高气傲的道格拉斯恼怒不已,恼羞成怒的他在一次军事会议上试图调动两支厄尔亚斯共和国的a级舰队投入战斗,这一提议一经提出就遭到了以厄尔亚斯为首的国家联盟势力的极力反对,最终并未能获得参谋长会议的通过。这次失利无疑等同于当面给了道格拉斯重重的一击耳光,会议结束他脸色铁青的走出了会议室。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道格拉斯不但没有反思自己在二十三行星战斗所犯的战略指挥上的错误,反而变本加厉利用战区指挥官的身份先后命令再次向兵力容纳已经趋于饱和的战斗区域增派一支埃尔塔主力舰队和两支重型航母编队。甚至他还从天仑五星之外,辽阔的星际防线抽调了两支查尔诺兵团加强天仑五星的防御力量。
帝国人对这种对耗兵力的做法缺乏足够的兴趣,即便是从战损数字看这种对耗实际上对帝国联盟一方有利。根据‘战术行为分析室’对道格拉斯的行为分析,这种无谓的兵力消耗对于道格拉斯这个从未指挥过任何战斗的纯洁的如同一张白纸一样的指挥官才是最有利的。所以,查尔诺战区指挥部立刻调整兵力部署,放弃了继续向二十三行星施加压力的战术动作。转而寻求攻击天仑五星契机,为了达成这一战术目标,帝国查尔诺战区指挥部实施了一系列的试探性攻击。
而道格拉斯的回应也颇让帝国战区指挥部满意,几乎每一次的行动,他们都会得到回应。很短的时间内,帝国人就搞清楚了道格拉斯在天仑五星的军力部署。唯一令人有些郁闷的事情,就是似乎这位联军统帅似乎过于‘诚实’,对帝国的每一次‘火力侦察’或者‘佯攻’都做了回应,他似乎把帝国人的每一次试探都当做一次真正的进攻,这让帝国联盟的‘诱饵’部队损失惨重。最后,情报本部甚至怀疑所获取的情报是否值得相信,因为他们很难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如此蠢笨的指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