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小书包 > 宋风 > 第一百八十三章 情报

第一百八十三章 情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本札子是王静辉和郭逵精心准备过的,可以说这本札子中关于对情报系统架构地设定是最完美的,当然中间也存在这很多的问题,若是让后世随便一个搞情报的人过来看看。都可以指出一大堆的漏洞,但放在现在可就真是难能可贵了,况且皇帝赵顼叫来的这帮人除了文彦博对军事还算是比较精通外,王安石和司马光不过是有着过人的眼光罢了,他们都能够看到对大宋的好处,却提不出什么更好地补充意见了,所以这本札子轻而易举的便获得了通过。

郭逵原本以为自己进入枢密院做这个参谋总长是个挂名地虚衔,不会有什么太大的作为了。但经过这本情报系统的札子,还有王静辉的一些非常隐讳的话后。觉得自己还有很大的用处,也逐渐走出混日子的阴影。另外一个若有所思地人便是王安石了,他现在是越来越看不懂王静辉了,现实厢军屯田后又是这本情报系统架构札子,他真是不明白王静辉的脑子里面到底在想些什么,怎么自己每次把变法札子塞在袖子里面准备呈送的时候,王静辉都会先他一步插上一脚。

王安石和郭逵怎么想。王静辉并不在乎,只要他的建议得到统治高层的通过能够实行便可以了,他相信自己的建议尽管不是最好地,但对大宋是绝对有好处的。所谓聚沙成塔,他相信历史的改变将会从这些一点一滴中慢慢积蓄力量,谁也不会如神仙一样算到所有的困难加以解决。即便他是从未来来的历史学家也不能。

也许一个情报系统并不能够解决多少问题,但这份札子的顺利通过却实实在在的给郭逵提供了动力地源泉,也许也是这家伙自被从新调回汴都后便受到文臣压制的太厉害了,现在突然看到能够发挥自己作用的地方,便开始饥不择食的来发挥自己的热量了。而王静辉也注意到了这点儿,这倒是他的以外收获,也认为这是好现象。郭逵出现在王静辉书房中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虽然和郭逵合作相当愉快,但王静辉并没有急着把军制改革做出来,一方面是因为这项改革的领域是他所不熟悉的,老赵家的抑武政策虽然不怎么样,但宋朝却是唯一一个没有发生武将叛变起兵夺权的王朝,在王静辉看来内部的巨大变动比外族的入侵更可怕,尤其在这个相对不是很紧迫的时代,他生怕由于自己的过于自负而破坏了文武平衡导致灾难的发生;二是他心中也很矛盾:军制改革快了自然是有利于对西夏和辽国采取主动的军事态势,但现在朝廷的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在厢军屯田上,王安石的改革也被堵在家门口,他还想故伎重演用军制改革来再一次拖延王安石新法条例的实施,两者的矛盾也让他非常苦恼。

好在军制改革并非是一两天便可以设想周到的,即便有郭逵这匹识途老马做引导,王静辉的脑子里面还是没有形成一个军制改革的大致框架,慢慢探索便是了,反正自己也不想王安石那样着急,凡事还是设想周到了再说,若是自己决策失败打击了皇帝和众位大臣对自己的信心,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五月,大宋皇宫集英殿,在这里三年一次的抡才大典在这里进行,这一次参加殿试的准进士、准明经近八百名之多。已经被王静辉的厢军屯田政策累得精疲力竭的王安石和司马光还是打起精神,朝廷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殿试上来。王安石、司马光和他们身后的各种政治阵营都非常清楚,这次抡才大典所体现的不仅仅是为国选材,还是王安石所代表的变法派阵营争取更多变法人才的重要途径。君不见名满天下的欧阳修在进入华英书院之前一天教书先生都没有做过,但门生故吏却是满天下,其缘故便是他主持了三次殿试,每一届殿试所选拔的进士等人才见了他都要恭敬地喊声老师。

朝堂之上关于主考官却是已经内定了——王安石,而陈升之、司马光、苏轼等人也在考官之列。不过这一次王安石成为主考官后,就注定变法派要在殿试上要占据主导地位。虽然朝堂之上众位大臣对王安石担任主考官反对声如浪潮一样汹涌而来,但皇帝赵顼根本不为所动,还是执意让王安石担任主考官,以显示自己对他的重视,皇帝赵顼对王安石的宠信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顶点。

最有意思的便是在这次主考官之争中,居然有人还上书皇帝。请求让驸马王静辉来担当主考,说驸马身为龙图阁学士,学识渊博,不仅诗词名满天下,还著书立说质疑经典,这份才能可担当主考!王静辉听说后几乎笑死,他自己肚子里面有多少货别人不知道,自己还是非常清楚的。和王安石与司马光这些人相比,自己的那点儿学问是经不起推敲地。

不过令王静辉掉下巴的是:皇帝赵顼居然真的还认真考虑过。不过御史的弹章也紧随其后而来——弹劾那位上书出这个馊主意的官员,驸马当上主考官,那岂不是这一届考生都变成他王静辉的学生?而且驸马他年轻,无法服众。皇帝赵顼只是拿这本弹章一笑了之,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因为他根本就没有想过要让驸马当主考官,而是想让他做个类似苏轼那样普通的考官而已。这些下面的官员都会错意了!

不过虽然现在皇帝赵顼刚刚继位不久,年龄也是非常年轻,但并不意味着很好哄骗,没有长远地看法,他让王安石当主考官,但考官行列中除了苏轼一人是非常明确站在变法派一边之外。其他的人如宰相陈升之等人地政治立场都是不言而喻的,这也是一种平衡——古老的帝王之道。正是基于这样的平衡考虑,皇帝赵顼还是把王静辉叫到福宁殿中议事——专门商讨殿试事宜。

皇帝赵顼还是让王静辉担任了考官之一,他心中所想的便是把王静辉当做两派的润滑剂和砝码——王静辉几乎从来没有偏向过任何一派,自王安石上台以来还没有做出什么成绩便扯起了变法的大旗闹得朝堂之上风风雨雨,这让他心中多少有些失望,有驸马在也可以多少消除两派之间地矛盾。至于御史的弹章上说起驸马做大的问题。皇帝赵顼根本连信都不信——况且王静辉的声望虽高但官职却没有和他的声望相匹配,并且还多次对想要给他升官的皇帝表示自己不需要高官职,免得坏了太祖太宗皇帝立下地规矩,只需要土地和爵位作为奖赏便已经是足够了,况且王静辉还是自己的妹夫,身边都是皇宫大内从英宗赵曙时代便部署在驸马身边的探子,有什么风吹草动皇室都是第一个知道,驸马虽然在很多地方都有越线的举动,但都是在皇室的容忍范围之内,而驸马也都是把这些主动和皇帝说明,根本就没有任何秘密,难道还要怎么做才可以使皇室对他放心?!

任命驸马成为殿试的考官之一,这虽然是大宋历史上的第一次,但却没有受到多大地反弹,福宁殿中的各位大臣认识王静辉也非一两天,都是有着深厚的交情,类似曾公亮之辈还和驸马有着深厚的利益交集,自然不会反对。至于御史的问题,两代皇帝对案头上那积累起如小山一般高弹章的态度便已经说明了一切,无论是赵曙还是赵顼当皇帝,他们都不是昏君,皇帝对驸马的信任已经大大打击了御史想借打倒驸马做进身之阶的念头。

福宁殿议事除了敲定了王静辉的考官身份问题之外,还确定了考题的内容和考试的时间。本来去年就应该举行的殿试由于皇帝赵曙突然病重退位被拖到了今年,现在总算可以开考了。在这次会议上也由于王静辉和司马光的,王安石提议的策论也被作为考试的重要一项,本来老王同学想把经帖墨义直接罢掉,不过这次却犯了众怒,连同阵营的苏轼都颇有微词,最后还是王静辉出面建议缓行,采取逐步替代的方式来解决,这原本就是几年前他自己的主张,皇帝赵顼早就对此非常有意,也一并获得了通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