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无论刘域愿意不愿意,疏勒河之畔,这座日益庞大的庄园,正以细雨润无声的方式开始进入各色人等的视野之中。
不过,不管谁走谁留亦或是谁来,刘域都开始有了第一份底气:
庄园本身,现在已经有了三道赤裸裸的防线。
最外围,是一道最为广大的篱笆围子,将数百亩已经冒出嫩芽的田亩,以及另外数百亩已经开垦出来,为明年开春后的玉米播种虚席以待的垄沟,全部拥入怀中。白天,有无数个农夫在其中劳作。夜晚,则是一个个警惕的庄兵巡逻其上。
中间则是一条宽四米、深达两米的鸿沟,连通主道之上架设一条主桥,有一个18人小队分三班长年24小时值守。另敷设辅桥若干,白日专供农夫、工匠或家丁、护院进出,晚上关闭。
同时,这个中间段不仅是整个庄园的缓冲带,而且现在已是庄园的主要居住区。原先暂居庄园之中的各色人等,除了少数人之外,绝大多都已搬迁于此。
最后,就是一道高达三米的石墙,将庄园紧紧围在里面。这里,现在除了刘域之外,仅有蔡邕、邯郸淳等屈指可数的人还深居于此。
距离春节还有不到半月,继邯郸淳走后,原本很想留下来的蔡邕,终究还是受不了隐居在江南老妻及家族三番五次的来信,也动身上路了。也因为这个原因,本来早就走了的徐庶,被刘域强行留了几天,以便让他送上一程。
这天早上,在一阵号角声中,老头儿很早就起床来到了院子里,围着四周到处看了看,然后才依依不舍地命人搬运行李,自己则来到了刘域房前,隔着门喊了一声:
“云上,我又改主意了,你还是送送我吧。”
话音未落,刘域应声而出,笑眯眯地看着他,也让蔡邕又惊又喜:
“竖子,你是不是早知道会是这样?走吧,老夫还想最后看一眼几个地方,你陪着我走上一走。”
蔡邕第一个去看的,让刘域有些意外,竟然是已经初见雏形的护军营。
这是刘域几乎全套照搬自己当年带的那个步战营模式,但也充分考虑到了这个时代的背景,从数千个流民中挑选而出的三百精壮,而且还以汉人或是有汉人血统的西北边民为主。
三百人中,120人是优中选优出来的骑兵,180人则是相对弱一些的步军。
两人赶到营中,全营分作马、步两个方阵,正在列队准备晨练。
远远望去,三百人整整齐齐,精神抖擞,看上去有模有样。但只有刘域心里清楚,自家的这个护军营,现在其实还是一个乌合之众,徒有其表而已。
尚没有一个统军大将,整个队伍还没有经过系统化、专业化的军事培训和忠诚灌输,而且人数仅仅还只是维持在一个最低的基数之上。这样的一支微型武装,看家护院勉为其难,拉出去打打杀杀就是笑话了。
当然,这个护军营,比更外围的庄兵队以及更零散的护院,却又高出很多。假以时日,以此为蓝本,刘域相信通过自己的亲手打磨,这个护军营未来必将是一个帝国的种子和萌芽。
接着去看的,则是蔡邕的老本行,一座要比护军营大上数倍的未命名书院。
这是蔡邕最喜欢、最惬意,也是最为流连忘返的去处。当然,小小的一个庄园,就拥有一座书院,若没有刘域的全力投入,它是不可能这么早出现,而且还是在这么偏远的地方。所以,这里同样也是刘域极其看重的一个去处。
最后,两人不知不觉,转到了庄园之外那片广袤的大田中。远远望去,苍凉、辽阔的大漠之上,这一片悠然而生的绿色尤为引人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