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倒是生了三个,如果我也有自己的儿子,看这些人还敢不敢如此的放肆。”
宫女说:“可良侯是陛下弟弟啊。”
珠妃依然娇嗔,“可是君臣有别,他就是陛下的什么人,也不能亏待我啊。现在陛下也见不到,这日子可让人怎么过。”
宫女:“要不,奴婢们给娘娘安排些好玩的?”
珠妃不屑:“来来去去不就是杂耍之类的,有什么可玩的。出去转转吧。”
珠妃带着自己的全副仪仗浩浩荡荡的在后花园里散步,身后跟着随行的宫女太监几十人,在后花园里转了几圈反而更无聊了。正要发脾气,珠妃突然看到前面一个扫地的小太监,似乎长相不错,于是款步上前。小太监连忙行礼。
珠妃让他抬起头来,小太监一抬头珠妃一看,果然是个皮相不错的太监。珠妃一时忍不住,就上手摸了一把,脱口而出:“好嫩啊”。小太监吓得连忙躲闪,珠妃顿时有了兴趣,对身边的太监说:“本宫乏了,回去吧。把他也带上。”于是几个大太监将这个小太监架起来,一路跟着珠妃回去了。
当夜珠妃就和这个小太监共度一夜。第二天一早,就把小太监送走了,而珠妃又是眉开眼笑的对着铜镜精心装扮。
宫女亦步亦趋的跑进来,“娘娘,陛下今天早上朝了,下午还要过来呢。”
珠妃高兴极了,“那还等什么,还不快去准备。”
下午,石珍还真的来了。经过了这场大病,石珍的憔悴真的已经浸透到了骨子里。珠妃看着他现在这幅病容,心里有三分是心疼,三分是可惜,剩下的四分就是在为自己而可怜。
珠妃为石珍夹菜,“陛下久病,真的要好好的休养才好,怎么能去上朝呢?”
石珍说:“朝中事务繁忙,三年来国力有所恢复。事情也渐渐多了起来,即使有这满朝文武帮赵奔去处理,可是千头万绪,都要朕去亲自过问。也是没有办法的。”
珠妃继续喜笑颜开,“公宫里有人谣传,南征在即,妾身可是听说,江南的瓜果可是十分的可口。到时候可不要忘了也给妾身一点尝尝鲜。”
石珍脸上变颜变色,“南征,谁给你说的?”
珠妃连忙请罪,“妾身一时唐突,言语无状,请陛下恕罪。”
石珍说:“以后,这些话不要说出来。过去你年纪小,不懂;现在你也大了,议论朝政不是后宫应该做的。让人知道,是要问罪的。朕身体一年不如一年,以后后宫的事就由皇后和宗少府做主,你的性子要磨练磨练了,不然将来吃了大亏你就知道了。”
一听这话,珠妃心里一千个一万个不情愿,但还是跪下来谢恩了。
石珍说:“至于你想要南方的瓜果,届时朕会让人给你送来的。”
话说大彻经过了三年,国力已经复苏,水军已经练成,甚至于街头巷尾,宫闱内院也在议论南征一事。明眼有见识的人都已经看出来了,天下一统的大势在哪一方。
而就在大彻日渐强盛,南征已经迫在眉睫,李难治下的江南又是如何?
朱雀三年,李难已经在自己侄子的皇位上坐了三年,李难对那些文官始终没有好脸色,对武将倍加信任,但是这些粗人对治理国家可以说是一窍不通,李难就将所有的事务都交给了高图去处理。高图手里有了实权,一方面启用那些善于敛财,又会溜须拍马之辈做官,一方面有就经常给予那些武将实实在在的实惠,笼络了人心,向李难示好,以至于这三年,高图的“莫逆之交”就遍布朝野,宫内宫外了。
如此的祸害百姓,误国误民,致使本就没有恢复生气的江南更加是民不聊生,曾经是天下粮仓的南水郡一场旱灾就毁了四十万顷良田,二十几万无辜百姓沦为流民,灾民,四处逃荒,严重者更是易子相食,争吃死人肉的地步。
而在李难的皇宫,和高图的府邸里,鲍参翅肚,金杯银盏,钟鸣鼎食,歌儿舞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