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小书包 > 明朝大纨绔 > 第一百七十七章 虎头太师张懋公,恩宠荣华皆有故

第一百七十七章 虎头太师张懋公,恩宠荣华皆有故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张仑趴在按摩床上心里吐出了一口气,顿时对于虎头大父的这段历史非常感兴趣。

心说难怪家里能在九边屯田,九边上那些连文臣都说他们“骄兵悍将”怎么能容外人屯田?

难怪家里老亲兵多出九边,没有根由把人派去九边说不准就做了炮灰没法回来了。

难怪数朝帝王,许大父掌京营、祭祀、赐宴……等事宜长达数十年。

却听得虎头国公那沉闷的声音颇有些无所谓的响起:“没算,大父又不需军功。”

“估摸着亲手阵斩的,四五百级总该有。”

这话叫张仑差点儿一脑袋杵地上去了,卧槽!自家大父这是阵斩了四五百级鞑靼骑兵的大牛啊!

一个人斩下的首级总数,都能赶上王越那老家伙封伯爵的军功数量了!

难怪宪宗不许大父辞军职,让大父掌京营、守备京师。

自家大父这等大牛级的好手,放着不用或者放去外面才是傻子罢!

本身就是忠良之后,又有如此好的身手不放在京师保护自己安全那岂不是白痴么。

估计此事弘治皇帝也是知道的,否则他如何会让大父继续执掌京营、守备京师至今?!

张仑也算是明白了为何历史上宪宗、孝宗两任帝王,对自己大父评价颇高。

虽然后来的王世贞对自己大父的评价,却与那两位帝王相左。

那家伙对于自己这位大父的评价只是显贵,却说“生平无他艺能”。

而宪宗却说虎头国公“总京营而戎功练达”、“蚤精韬略”,“戎功”配之京营可理解为极大的军功。

“练达”则是指阅历丰富,但掌京营的老国公依照记载就没有出过京师打仗啊!

哪儿来的大军功阅历丰富?!

蚤大意指跳蚤,意味着很小。这里的“蚤精韬略”,指哪怕非常微小的韬略细节都能精通到。

这玩意儿宪宗怎么肯定,都没有出过京师作战的大父“蚤精韬略”?!

但这一切刚才就完全得到了解释,甚至英宗在驾崩前的天顺七年十二月突然给了自家大父一道诰封。

这件事也能够解释的通了,若不是大父真的有本事。

英宗怎么会在驾崩前,专门给一个二十二岁的毛头小伙子下诰封?!

那会儿大父才二十二岁,既没有军功又不掌握兵权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如果说大父做了什么让英宗觉得很牛逼的,但却又不好宣诸于口的事情这就解释得通了。

到了孝宗这会儿,给大父的评价是“韬略精通”。

这比之他父亲的评价实际上是往下降了一层,这大概是源自于大父在成化后再没出京作战。

但最终张懋去世后给的谥号是“恭靖”,这个谥号可是比“文正”、“忠武”这类顶级谥号更罕见的谥号!

在讲究于礼教、寓意的大明朝,给予谥号是极为谨慎的。

上一个拿到这个谥号的,是靖难名臣、一人力守北平、多次监国、明仁宗亲撰祭文的姚广孝。

姚广孝这个谥号寓意颇深,成祖能多次让他监国自己放心出去征伐、仁宗肯亲自写祭文。

如此信重肯定不是不愿意给他一个文臣至高的“文正”谥号,那么“恭靖”这个谥号就颇为值得玩味了。

张仑也不由得感叹,若是大父做下这些事情那么给予这个特殊的谥号也就说的通了。

而王世贞生于嘉靖五年,大父历史上记载去世的时间是正德十年。

也就是说大父都SayGoodbye整十一年了,小王才刚刚生出来。

等他作《弇州山人四部稿·续稿》去评价虎头国公的时候,老国公那骨头都能拿出来当棒槌使了。

一个跟虎头国公连接触的机会都没有,在人家身后数十年却去评价人家“生平无他艺能”。

其实从这点也可以看得出来,大明时文人对于武勋的蔑视和鄙夷。

他甚至都懒的了解为何跟英国公接触的较多的两朝帝王,会评价英国公韬略好。

就很直白的下论断说虎头国公“生平无他艺能”。

反而是大书特书英国公家的荣宠、豪遮、显贵……

比如“为太师,俱加阶特进,俱勋左柱国,俱再知经筵事,俱再监修国史”啦~

比如“为太师者二十五年,握兵柄者四十年……十主恩荣,宴郊祀宗庙,多遣代行”啦~

比如“富侈为东第冠,后庭数百人,皆曳罗绮”啦~

最后还要说一句“懋遵何德,而贵富寿考令终显融至此也”。

这句话啥意思呢?就是王世贞很愤愤不平啊,你张懋有啥能耐得如此大富贵荣华恩宠?!

潜台词便是,凭啥我小王就没有!

这语气是不是一如后世那些在网络世界里面,敲着键盘骂天骂地骂空气的某些大侠?!

你何德何能,这么有钱、这么有名、地位这么高……

凭啥我没有!

老国公毕竟是年纪大了又忙乎了一晚上,按着、按着就在按摩床上睡着了。

张仑悄然起身披上了袍子,老周管家早已经细心的给自家老爷盖上了毯子。

并小心的和小周管家一并将老国公缓缓的推着按摩床出浴室,毕竟这里水汽太重。

换上了一身干爽的衣裳出门来,侍大将宫御前樱子小跑过来小声告诉自家殿下。

刚刚太子殿下带着两个内官匆匆来此,然后唤走了公主殿下和妙安姐姐。

说是后宫的贵人要召见她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