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对于青檀书院的学子们来说,他们的底气更足,无论是在经义根基还是时政策论上,他们都要远胜于其他寻常府学和私家书院。
整个青檀书院在北直隶参加此轮秋闱的学子共计19人,包括了范景文和冯紫英。
与前明的八股取士制度相比,大周经历了这九十年的逐渐变革,尤其是元熙三十二年之后的变革,无论是秋闱还是春闱都已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首先从三轮变成了两轮,经义被压缩到了第一轮,而且规制虽然也有严格要求,但是不再像之前那样严格苛刻,而时政策论的重要性逐渐上升。
这也是冯紫英最大的底气,否则他真的没信心和这些自小就开始苦读四书五经的同学们对决。
当第一轮的经义考试结束,冯紫英心里是有些发苦的。
虽然意识到这是自己的短板,自己也觉得自己发挥得还不错,但是下来和其他同学一对比,尤其是和范景文一探讨,他就意识到自己在这个方面差距还有多大。
范景文倒不是很在意,冯紫英经义浅薄这是大家都知晓的,实事求是地说,周朝宗这一年多时间帮他的针对性补习已经让他提升了一大截,当然你要和青檀书院其他学子比经义,肯定还有差距,但是你和其他书院府学的学子比,就未必逊色多少了。
所以当第二轮的时政策论考题出来的时候,范景文一看,心中便忍不住暗叹,这是在送冯紫英过试啊。
考题很简单,“浅论北地灾后官府应对事宜”。
这特么和公然作弊有何区别?
虽然冯紫英他们送上去的是一纸《防疫备要》,但是参与者都清楚这其实涵盖了水灾之后的诸多防范事宜,而且更为关键的是这些学生们都参与了整个救灾过程,不仅仅是青檀书院,崇正书院、通惠书院以及叠翠书院也都参与了,但你要下笔的话更需要从立意、策划并结合实际操作来撰写,这才是一本真正的好文,可这恰恰是之前自己一帮人所做过的。
可以说这道题出出来,四大书院都没有怨言,毕竟京师城上一个月才遭遇了这场大灾,而大家都参与了,唯独就是国子监一帮人恐怕是吃亏最大的,但本身他们就没有什么存在感,所以自然也就被忽略了。
********
榆林镇。
冯唐站在城墙头上已经一个时辰了。
一动不动。
他知道今日便是秋闱大比之日,自家儿子从六岁开始读书,到现在,整整八年,尤其是这两年到青檀书院去之后的变化更是有目共睹的。
但归根结底,无论多大的变化,还是要体现在这秋闱能不能过上来。
这同样关系到冯家的未来,自己在这里沐风栉雨两年似乎这一刻都显得无足轻重起来,只要铿哥儿能考过秋闱,那便一切都值得了。
城墙下一名士卒迅速沿着瓮城而入,然后从侧面上墙疾步而来。
“报!”
“讲。”
“永兴堡徐守备狩猎遭遇鞑靼人突袭,目前下落不明。”
“哦?这厮!”冯唐眼中掠过一抹笑意,但脸上却是怒气溢面,“命令尤参将统筹新安边堡镇军出击,务求稳妥,不得中了敌军诱敌之计。”
“喏!”
“令,永兴堡驻军不得轻举妄动,一切须得由尤参将赶到之后,方可行动。”
“喏。”
“另,让人龙整备队伍,准备出击。”
“喏!”
看着下墙而去的传令士卒,冯唐嘴角浮起一抹阴狠的笑容,尤世功还真是能忍,拖了这么久。
这颗毒瘤早就该除掉了。
什么遭遇鞑靼人袭击,也不知道尤世功用何等手段将徐建仲诱出永兴堡,还能一举扑杀。
这等手段倒是值得浮一大白,自己总算没选错人。
想到这里,冯唐越发觉得自家儿子是自己的福星了,若非遇上这尤氏三兄弟,自己固然也能在榆林镇站住脚跟,但是却不会有如此快捷高效。
解决了徐建仲这颗背后不稳棋子,整个榆林镇基本上就在自己掌控之中了,有些计划就可以推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