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铁耙对于自己的这个顶头上司,还是多少有些了解的。山东登州人,万历十四年时,随其父渡海北上辽东做生意,但在途中,却好巧不巧地碰到了一队凶神恶煞的女真人,杀人越货之后,扬长而去。
宣度被两个忠仆拼死救出后,本欲投海自尽。却被忠仆死死拉住,百般劝说,才打消了这位少爷寻死的念头。
但这位原本锦衣玉食的公子哥,可能是读书读傻了,一气之下,居然又有了投笔从戎,参军报仇的打算。
抚顺守备王命印,军户出身,对只会高坐空谈的读书人,向来不屑一顾,因此得报后见都没见上一眼,直接命手下亲兵将那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书呆子打发走。
王守备对宣书生不屑一顾,可刚巧他手下一个把总唐钥顺路过,一眼便看中了眉清目秀的宣度。
唐钥顺虽只是个把总,但却是王明印的心腹智囊,当即拍板做主,将宣度留了下来。嘘寒问暖了一番不说,居然还亲自为宣度安排了住所。这就很不正常了,抚顺的房价虽然不算高,但一处带小院的宅子,怎么也值个百八十两的银子。
唐钥顺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那也是一口一口兵血喝来的,他与宣度非亲非故的,为什么要对他这么好?
之前的宣度满心仇恨,懒得去多想,只是道了一声谢,便不管不顾地住了下来。
可是谁能想到?一夜之间,宣度双目里刻骨的仇恨,竟然神奇的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股深深地疲惫与茫然。
没有人知道,宣度深夜登城,指天盟誓,不报父仇,誓不为人。却没想到,这一指,居然是引来了九天惊雷,悍然夺走了他那充满了怨恨的灵魂,而更为耸人听闻地塞进来了一个根本就不属于这个时代的灵魂。
宣度在登州老家时考中了秀才,勉强称得上是个神童,在抚顺又被破格提拔为军中小旗,但归根结底,也只是无足轻重个小人物罢了。在滚滚历史潮流地推动下,他即便是有滔天的仇恨,也绝无可能折腾出半点浪花来。
以前的宣度,满腔的仇恨无处发泄。而如今的宣度,胸中也有一番不平事。
王阳,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农村人,十八岁参军,二十八岁转业。十年行伍,立下大小功劳无数,因此转业时才得以被安排进了某乡镇机关工作,继续吃国家饭。
八年小科员,郁郁不得志,做最多的事情,得最少的奖励,这就是王阳工作的真实写照。
丛初入官场时的意气风发,到人近中年时的华发早生,王阳坐在冷板凳上,见惯了身边人的起起落落,悲欢离合,却依然不改初衷的固执己见。
是的,忠于曾经的誓言,在多数人眼里,就是一根筋的固执己见。
身边的人嗤之以鼻,王阳却甘之如饴。别的人喜欢往上爬,而王阳偏偏就喜欢朝下走。
乡镇工作,琐碎零散,打交道的,也都是和那些看着他长大的乡邻一样淳朴耿直的老农民。相比于机关里面的冷枪暗箭,王阳最喜欢的,就是骑着自己的电动车,慢悠悠的在田埂地头上到处转悠。
所以,在拆迁风暴滚滚而来的时候,最受那些泥腿子信任的王阳,就自然而然的被派到了最难做也最憋屈的岗位上。
对于广大的农民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安居乐业。
一栋房子,不需要多豪华,能遮风挡雨便可;一垄田地,不需要多肥沃,能不辜负汗水就行。只要有这两样,他们就永远不会闹事。
可是,社会要发展,经济要进步,见效缓慢的第一产业,就注定要被撵出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伟人曾经说过,广阔天地,大有可为。一亩青苗,落进某些人的嘴里,塞牙缝还不够。可若是一亩高楼或者厂房,那带来的巨大收益,可是能福泽子孙的。
能量守恒的原理,很多农民都不懂。可对于那些精英而言,利益,是一定,也必须要最大化的。
万恶的资本家,总是会想方设法地克扣工人的血汗,原因很浅显,也很简单。漏出去的少了,自己剩下来的就多了。而王阳,就是被安排到了这样一个两头不讨好的工作组里面。
基层工作不好干,这是共识。维稳工作很重要,这是上面的死命令。
要么欺下,名声尽毁;要么抗上,前途尽毁。这两条路,一个要出卖自己的良心,一个则要赌上所有的前程。
几乎一夜白头,王阳最终还是咬着牙做出了抉择。
他是从人民群众当中来的,最终还是回到了人民群众的中间。